特別因為東坡係黃州寫下驚世傑作:
念奴嬌(赤壁懷古)
前、後《赤壁賦》
正因為咁,我地先要睇返係佢因咩事去黃州
而今日要講嘅「烏臺詩案」,就係答案
係發生呢件事之前
東坡係對自己嘅聰明才智
對自己嘅詩詞文章好鬼自豪
但發生「烏臺詩案」之後,佢曾經講過:
「某自得罪,不復作詩文,公所知也。不惟筆硯荒廢,實以多難畏人,雖知無所寄意,然好事者不肯見置。開口得罪,不如且己。」
寫過一首對自己仔女寄望嘅詩:
人皆養子望聰明,我被聰明誤一生。
但願生兒愚且魯,無災無難到公卿。
「烏臺詩案」,係東坡成世人最大嘅挫敗
因為呢件事,令佢重新審視自己嘅人生
同時,亦係佢嘅詞作由豪放而致超曠
國家不幸詩家幸,文窮而後工
如果無發生過「烏臺詩案」,如果無人生挫敗
或者我地嘅課室,就唔會再有誧讀「大江東去」嘅聲音
事情起於御史台彈劾東坡嘅文句
話佢蔑視朝廷,又話佢不忠於君
甚至有個叫李定嘅人,居然話東坡嘅罪係:
「起於草野垢賤之餘」
「初無學術,濫得時名」
「所為文辭,雖不中理,亦足以鼓動流俗」
其實當時皇帝、太皇太后都好鍾意東坡
而東坡又係名動一時嘅文化巨星
但正因為樹大招風,引起好多妒忌
人言可畏,群而攻之,係一股極大嘅力量
東坡最初收到風都唔驚
但後黎知道愈黎愈多人插佢
好似有個叫李宜之嘅小官
或者可以解釋點解咁多人攻擊東坡
學者李一冰講:
「他也來插上一手,無他,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官,若能參加一件扳倒名人的大事,足使自己增重。」
落井下石,見風轉舵,小人嘅性格古今同之!
終於直到成堆官差黎湖州捉東坡
東坡當然好驚,佢連自己犯咩罪都唔知
咁東坡就講:
至少比我見埋屋企人最後一面
通判祖無頗目擊說:
頃刻之間,拉一太守,如驅犬雞。
余秋雨寫得好:
長途押解,猶如一路示眾,可惜當時幾乎沒有什麼傳播媒介,沿途百姓不認識這就是蘇東坡。貧瘠而愚昧的國土上,繩子捆扎著一個世界級的偉大詩人,一步步行進。蘇東坡在示眾,整個民族在丟人。
東坡係揚州渡江果陣,曾經計劃跳河自殺
我地可以想像,佢陷入一種巨大嘅落差
前一刻都仲係一個充滿前途嘅文人
下一刻居然變做連自己犯咩罪都唔知係犯人
東坡唔知自己會唔會連累自己屋企人、朋友
係呢一刻,佢曾經自豪嘅文學,變成佢受難嘅原因
以藝術入罪,以政治審判藝術,令人悲嘆
控告者、審判者都係憎恨東坡嘅人
東坡自然百口莫辯,係牢房入面飽受侮辱同折磨
案卷記錄經常出現嘅句子:
「逐次隱諱,不說情實,再勘方招。」
佢知道,唯有嘅解脫嘅方法,就係認罪
林語堂《蘇東坡傳》:
對蘇東坡的指控,有的十分牽強。最有趣的指控中,有一條是寫兩株老柏的七律。詩里說柏樹「根到九泉無曲處,世間惟有蟄龍知。」這兩句詩認為是對皇帝大不敬,因為龍是皇帝的象徵,而今皇帝正在位,作者應當說有龍在天,不應當說在九泉地下。另外還有一首牡丹詩,在詩內作者歎造物之巧,能創造出牡丹種類如此之繁多。御史解釋此詩為諷刺新當政者能制定如此多之種種捐稅。《菊賦》的序言裡曾提到吃妃菊的苦種籽,御史認為作者是在直接諷刺全境百姓的貧窮,尤其是指朝廷對官吏薪俸的微薄。「生而盲者不識日」是諷刺科舉考生的淺陋無知,諷刺考生不通儒學,只知道王安石在《三經新義》里對經書的注釋。
一首又一首詩嘅審判
經歷嘅時間好長,亦都係咁先分到真朋友
杭州嘅父老百姓求神明保佑東坡
朝中嘅范鎮、張方平寫信求皇帝
甚至王安石嘅弟弟王安禮都話:
「自古大度之君,不以言語罪人」
太皇太后死前講:唔好再屈東坡啦!
聖主如天萬物春,小臣愚暗自亡身。
百年未滿先償債,十口無歸更累人。
是處青山可埋骨,他時夜雨獨傷神。
與君今世為兄弟,又結來生未了因。
話說,東坡同佢大仔蘇邁約定用飯菜傳遞消息:
如果皇上唔殺佢,就送肉和蔬菜
如果皇上要殺佢,就改送魚,不送肉和蔬菜
但係有一日蘇邁唔得閒,就決定叫朋友叫飯
點知佢朋友竟然整左條糖醋魚比東坡
東坡一見到就嚇到流哂馬尿
獄卒本身都好同情佢,就問明原因
東坡就求佢,幫佢送兩首絕筆詩比子由
其中呢一首詩好簡單
大家可以自己慢慢品味東坡死前嘅真情
最後皇帝決定:
蘇東坡貶往黃州,官位降低
充團練副使,但不准擅離該地區,無權簽署公文
係牢獄經過一百零三日,東坡終於重見光明
而經過呢件事,去到黃州嘅苦困
從此改變東坡嘅人生態度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