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turday, June 24, 2017
[古典文學入門(三)ep.36]赤壁三部曲(二):超曠的自然之道 二讀東坡前赤壁賦
現代文學嘅文評家,好少將議論文當做文學作品
又或者將呢種有功用、有社會性嘅作品,視作雜文學
雜文學緊係相對於純文學,大有純種同雜種之分
呢種偏頗嘅文學批評觀,直至今日都仲未完結
但係古典文學,議論文先係最大宗族
而當時個個人都覺得議論文係重要嘅文學體裁
東坡呢一篇散文賦,敘事議論為主
前赤壁賦嘅動人,一直力證議論之美
甚至有資格問鼎宋代古文嘅第一寶座
東坡 前赤壁賦
壬戌之秋,七月既望,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。清風徐來,水波不興,舉酒屬客,誦明月之詩,歌窈窕之章。少焉,月出於東山之上,徘徊於斗牛之間,白露橫江,水光接天;縱一葦之所如,凌萬頃之茫然。浩浩乎如憑虛御風,而不知其所止;飄飄乎如遺世獨立,羽化而登仙。
明月之詩:《詩經.陳風.月出》;窈窕之章則是〈月出〉嘅第一章
斗牛:南斗星和牽牛星
馮虛御風:駕風凌空飛行
大家可以留意,因為係賦體
東坡係入面刻意運用好多四、六句
以對偶嘅形式,建構張力嘅美
呢邊寫景寫得好出色,大家不妨細閱
「縱一葦之所如,凌萬頃之茫然」
由得葦葉咁嘅船,越過茫茫萬頃嘅江面
呢邊有可以連結後赤壁賦:
反而登舟,放乎中流,聽其所止而休焉。
後赤壁賦嘅仙家幻想,似乎係到發芽
因此會有「飄飄乎如遺世獨立,羽化而登仙」之句
於是飲酒樂甚,扣舷而歌之。歌曰:「桂棹兮蘭槳,撃空明兮泝流光。渺渺兮予懷,望美人兮天一方。」客有吹洞簫者,倚歌而和之,其聲嗚嗚然,如怨如慕,如泣如訴,餘音嫋嫋,不絕如縷。舞幽壑之潛蛟,泣孤舟之嫠婦。
東坡係呢邊唔係好似後赤壁賦咁遠離人群
反而係盡顯同朋友飲酒作樂嘅喜悅
唱完詩經,又唱楚辭:
木製嘅槳,拍擊著月光嘅流動
我嘅情懷迷茫悠遠,美人卻係天嘅一方
以詩經、楚辭為典故,美人大有講君主嘅用意
千古士人,都想受到君主嘅重用
導出呢個咁開心嘅時候有位客人吹簫,吹得好傷心
令潛藏係幽谷嘅蛟龍起舞
令係孤舟嘅寡婦悲泣
蘇子愀然,正襟危坐,而問客曰:「何為其然也?」
客曰:「『月明星稀,烏鵲南飛』此非曹孟德之詩乎?西望夏口,東望武昌,山川相繆,鬱乎蒼蒼,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?方其破荊州,下江陵,順流而東也,舳艫千里,旌旗蔽空,釃酒臨江,橫槊賦詩,固一世之雄也,而今安在哉?況吾與子,漁樵於江渚之上,侶魚蝦而友麋鹿;駕一葉之扁舟,擧匏樽以相屬。寄蜉蝣於天地,渺滄海之一粟。哀吾生之須臾,羨長江之無窮。挾飛仙以遨遊,抱明月而長終。知不可乎驟得,託遺響於悲風。」
愀然:憂愁淒悵
月明星稀,烏鵲南飛:出自曹操《短歌行》,表明用世之思
舳艫:戰船前後相接
蜉蝣:蟲,春夏之交生於水邊,生命短暫,僅數小時
東坡聽完都好難受,就問:
點解呢位客人咁唔開心呢?
客人就引經據典咁答佢:
曹操曾經係呢到寫過「月明星稀,烏鵲南飛」
係赤堅呢到,正係周瑜困住佢嘅地方
而曹操寫呢首詩果陣,仲係覺得自己唔會輸
但係呢位一世之雄才,而家又係係邊呢?
佢地咁英雄嘅人物都死左,何況我同你呢
係江邊捕魚砍柴,與魚蝦作伴,與麋鹿為友
一葉小舟,相互敬酒
「寄蜉蝣於天地,渺滄海之一粟。」
好似蜉蝣置身於廣闊嘅天地
好似滄海入面一顆粟米咁渺小
「哀吾生之須臾,羨長江之無窮。」
一生短暫,長江無窮
好想同仙人攜手遨遊各地
好想同明月一樣永存世間
呢種事緊係做唔到啦
唯有將借悲涼嘅秋風傳遞簫聲餘音係呢到,呢位客人正係好多文人嘅典型
文人之所以傷春悲秋,正係因為生命嘅敏感
詩人往往係非常敏銳咁察知人生命限
即係人受時間、空間咁限制,而最終必有一死
正因為人生充滿局限,先會有咁多悲劇發生
十年生死兩茫茫。不思量,自難忘。
世路無窮,勞生有限,似此區區長鮮歡。
恨此生長向別離中,彫華髮。
東坡自己嘅一生,唔係都成日有咁嘅悲劇咩?
因為生命短暫,愛人逝世
因為小人誹謗,多次受貶
因為時空局限,兄弟長別
如果可以成為神仙,當然可以突破人生命限啦
但呢種希望,大抵只係一種無可奈何嘅希望
亦係咁,千古文人,一如東坡之悲
蘇子曰:「客亦知夫水與月乎?逝者如斯,而未嘗往也;盈虛者如彼,而卒莫消長也,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,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;自其不變者而觀之,則物與我皆無盡也,而又何羨乎?且夫天地之間,物各有主,苟非吾之所有,雖一毫而莫取。惟江上之清風,與山間之明月,耳得之而為聲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無禁,用之不竭,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,而吾與子之所共適。」
如果只係停留於此一境界
東坡就唔會成為人人稱之為超曠豁達嘅大文學家
呢到東坡用水同月做比喻
流水不斷逝去,但從未消失
月亮時圓時缺,但並無增減
如果只係「變」嘅個別咁睇,天地萬物無時無刻都改變緊
反之,由「不變」去睇整體,人係大自然之一
大自然係無窮無盡,生命係不斷延續架
「且夫天地之間,物各有主,苟非吾之所有,雖一毫而莫取」
天地萬物,各有主宰嘅命運
我地何必妄求超越,唔係我嘅,我半點都唔會要
「惟江上之清風,與山間之明月,耳得之而為聲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無禁,用之不竭」
只有大自然嘅清風、明月,我地可以盡情享受
人忘記個體嘅得失局限,回歸自然嘅大我無私
呢種喜悅,係取之無禁,用之不竭嘅
「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,而吾與子之所共適」
「變」、「不變」嘅想法,來自莊子嘅哲理
以個體觀之,人必然會生、老、病、死
以整體宇宙觀之,則「天地與我並生,萬物與我為一」
放任自然,忘情山水,小我以至大我嘅回歸
客喜而笑,洗盞更酌。肴核既盡,杯盤狼藉,相與枕藉乎舟中,不知東方之既白。
餚核:葷菜和果品
回首向來蕭瑟處。歸去;也無風雨也無晴。
試問嶺南應不好?卻道:此心安處是吾鄉。
堪笑蘭臺公子,未解莊生天籟,剛道有雌雌。一點浩然氣,千里快哉風。
東坡嘅超曠思想,係詞入面成日出現
但詩詞始終字數有限,同埋係直抒性情
好難仔細、充分咁議論背後思想嘅基礎
七情六慾,感性嘅生命當然唔係一成不變
但理性思想一旦植根,就會緊緊咁扎根於心田
前赤壁賦嘅樂觀,客人歡聚嘅喜悅
後赤壁賦嘅孤寂,道士化鶴嘅驚夢
似乎主題不同,但內在思想一貫兩文
議論以至行動實踐,就算係悲哀嘅時候都有堅持
出世入世,順逆安困
超曠在於一心修為,因有困境,才有超曠
Labels:
蘇東坡 ★★☆☆☆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