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June 19, 2017

[古典文學入門(三)ep.33]前世今生:陶淵明、蘇東坡 並讀陶淵明遊斜川詩、東坡江城子(陶淵明以正月五日遊斜川,臨流班坐,顧瞻南阜,愛曾城之獨秀,乃作斜川詩,至今使人想見其處。元豐壬戌之春,余躬耕於東坡,築雪堂居之,南挹四望亭之後丘,西控北山之微泉,慨然而歎,此亦斜川之遊也。乃作長短句,以《江城子》歌之。)

吾於詩人無所甚好,獨好淵明之詩。淵明作詩不多,然其詩質而實綺,癯而實腴,自曹、劉、鮑、謝、李、杜諸人,皆莫及也。
——東坡
東坡愛陶淵明,真係人人都知 
話說東坡係黃州果陣,就係黃州東坡耕田
陶淵明有首遊斜川嘅詩
東坡有日突然覺得,呢邊嘅景色好似都一樣咁靚
所以就作左首詞,抒發自己嘅感情
我地不妨先讀陶淵明嘅遊斜川詩 


陶淵明 遊斜川

序文:
辛酉正月五日,天氣澄和,風物閒美,與二三鄰曲,同遊斜川。臨長流,望曾城;魴鯉躍鱗於將夕,水鷗乘和以翻飛。彼南阜者,名實舊矣,不復乃為嗟嘆;若夫曾城,傍無依接,獨秀中皋;遙想靈山,有愛嘉名。欣對不足,率爾賦詩。悲日月之遂往,悼吾年之不留;年疏年紀鄉里,以記其時日。

中國新年一向都好重要
有萬象更新嘅意義
陶淵明選呢日同朋友去玩
「魴鯉躍鱗於將夕,水鷗乘和以翻飛」
良辰美景,自然寫得好動人 
魚跳,夕照,水鷗翻飛
另一方面都深感又過一年,又近死亡一步
「悲日月之遂往,悼吾年之不留」
因而寫下呢首詩



開歲倏五日,吾生行歸休。
念之動中懷,及辰為茲游。


新嘅一年,話咁快就過左五日
我嘅餘生應該要歸於田園
諗到呢到,忽然心血來潮
要把握時間出去玩吓先! 

氣和天惟澄,班坐依遠流。
弱湍馳文魴,閒谷矯鳴鷗。


文魴:銀灰色嘅小魚

陶淵明出去玩,天公造美
周圍嘅景色靚到不得了
弱湍、閒谷,對照之外
更係有視覺、聽覺嘅多重動態 

依往遠方嘅河流坐低欣賞
睇吓小魚係微弱嘅水流游水
聽吓山谷嘅雀鳥鳴叫
一切都係令人好安心喜悅

迥澤散游目,緬然睇曾丘。
雖微九重秀,顧瞻無匹儔。


迥澤:廣闊嘅湖水
游目:隨意咁睇
曾丘:曾城

詩人既橫向咁睇廣闊嘅湖水
亦都縱向咁睇位於高山嘅曾城
一縱一橫,交織秀美嘅景色
雖然曾城無傳說中咁靚
但已經係四周入面嘅絕景,無可匹儔 

提壼接賓侶,引滿更獻酬。
未知從今去,當復如此不?


陶淵明不斷咁向其他人敬酒
仲同朋友講:
唔知今次之後
我地有冇機會再咁樣歡聚架啦?
黎,隊返杯先啦! 

中觴縱遙情,忘彼千載憂。
且極今朝樂,明日非所求。


盡情飲酒,飲到所有不快都溜走
我地講過,陶淵明係現世主義者
一生只有一次,來生並不可信
咁就緊係有得開心就開心啦 
難得身心俱樂,緊係要享受先
未來係點,又有邊個掌握到呢?

東坡 江城子

夢中了了醉中醒,只淵明,是前生。走遍人間,依舊卻躬耕。昨夜東坡春雨足,烏鵲喜,報新晴。

雪堂西畔暗泉鳴,北山傾,小溪橫。南望亭丘,孤秀聳曾城。都是斜川當日景,吾老矣,寄餘齡。


上半片係講東坡對陶淵明嘅深情
東坡飲醉酒訓左又醒返
係呢種迷濛嘅精神狀態,佢忽然覺得:
陶淵明同我咁似,一定係我嘅前世! 

由此,東坡就聯想到:
其實我呢個眼前東坡田園景色
同陶淵明當日係斜川見到嘅一樣嘅靚 
「走遍人間,依舊卻躬耕」
我地讀呢句果陣
已經分唔到寫東坡定係寫陶淵明
兩個人嘅身影,係呢首詞入面重疊 

醉中醒來,眼前已是晴天
昨夜嘅春雨,令到萬物都得到滋潤
烏鵲好似好開心咁同我講:
新嘅一天,真係好美好! 


雪堂西畔暗泉鳴,北山傾,小溪橫。南望亭丘,孤秀聳曾城。都是斜川當日景,吾老矣,寄餘齡。


下半片寫景,呢個景卻係斜川、東坡景合一
詞人聽住東坡雪堂西邊,泉水係地下隱隱流動嘅聲音
順住流去北山傾落一條橫流嘅小溪
由北轉望南邊嘅山丘,上面有座小亭

呢一切一切,都係同陶淵明表達嘅理想田園景色一樣
係呢一刻,東坡接通自己嘅前世記憶 
由眼前嘅東坡景,化做當年陶淵明遠望曾城
「都是斜川當日景」
我地必須留意,東坡係用「當日」
斜川景物,東坡早已透過對陶淵明文句嘅契合
係再三誦讀之中,深入腦海,直如真見 

「吾老矣,寄餘齡」
陶淵明四十一歲棄官歸田
真係將晚年嘅餘生,投入係自己理想嘅生活
東坡嘅內心,又何嘗唔係想咁樣呢? 
尤其身在黃州,仕途見唔到咩希望
本身又幾鍾意田園生活,唔係點會咁愛陶淵明

蘇軾「一生凡九遷」,他的坎坷的生活遭遇,使他對陶詩產生了深刻的思想共鳴。他的個人的品格和氣質也與陶潛相似,加之他的揉雜儒道佛的複雜的思想更促使他熱衷於寫和陶詩,所以後期的和陶詩的創作,不是一般的詩歌創作,這是蘇軾後期思想和生活的寫照,也是蘇軾藝術風格臻於成熟的集中表現。
——唐玲玲

雖然終其一生,東坡都無離開官職重責
甚至,佢係好多時候都積極咁入世
和陶詩之中,亦有唔少同陶淵明相反嘅諗法
但呢顆陶淵明前世之心,一直植根係東坡嘅心田
亦都係東坡困境之中嘅一大重要支撐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