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調歌頭(丙辰中秋,歡飲達旦,大醉,作此篇,兼懷子由。)
明月幾時有? 把酒問青天。不知天上宮闕, 今夕是何年?我欲乘風歸去,又恐瓊樓玉宇,高處不勝寒。 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間?
轉朱閣,低綺戶,照無眠。 不應有恨,何事長向別時圓? 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,此事古難全。 但願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。
上回講到:
東坡係密州做太守
希望同子由將來老去歸隱後「夜雨對床」
東坡願意由繁華嘅杭州去偏僻嘅密州
最大目的係為左方便同子由見面
今日講嘅呢首詞,相信識得背嘅人都唔少
教科書教過,鄧麗君唱過
可以話係香港人中文堂嘅集體記憶
都咪話唔勁,萬中挑一
呢一首詞就係東坡係密州時寫嘅
寫作嘅背景已經交代得好清楚:
丙辰中秋,歡飲達旦,大醉,作此篇,兼懷子由
中秋開P,東坡好酒但唔飲得
醉後寫詞,抒發思念子由之情
提外話講少少:
呢首詞曾被前人解釋為「忠君愛國」
話天上宮闕係國都開封
又話乘風歸去係朝見天子嘅渴望
董子遠《續詞選》:忠愛之言, 側然動人
黃蓼園《蓼園詞選》:前闋是見月思君,言天上宮闕,高不勝寒,但彷彿神魂歸去,幾不知身在人間乎?
以上解詞,都話比我地知古人有時真係好白痴嘅
明月幾時有? 把酒問青天。不知天上宮闕, 今夕是何年?我欲乘風歸去,又恐瓊樓玉宇,高處不勝寒。 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間?
上半片寫「丙辰中秋,歡飲達旦,大醉」嘅情況
文學作品入面,問句係好重要,有時更係解讀嘅關鍵
東坡係呢到用三問呈現人生嘅哲思
每一問都有頓挫、答問嘅張力對比
詮釋即提問,答案入須藉問題才能發見
詞人首問,「明月幾時有?」
東坡對月亮嘅存在發出疑問
其實都代表詞人借此一問:萬物係邊到黎架?
有雞先,定有雞蛋先?
無限加一仲係咪無限?
我地都知東坡唔係哲學家
呢一問只係一刻間嘅感嘆,既無答案
唯有「把酒問青天」,將個波射返比上天
二問,「今夕是何年?」
呢個唔係時間數字嘅詢問,而係問具體嘅存在
呢一個到底係咩年代呀?
「天上」嘅仙境,係相對於人間嘅俗世
仙境嘅環境,係咪好過人間嘅環境呢?
東坡好奇天上境況嘅變化,渴望離開俗世
因為天上代表理想嘅世界,長生不老
人間係庸俗不堪,生老病死,充斥恩怨是非、悲歡離合嘅現實世界
「我欲乘風歸去,又恐瓊樓玉宇,高處不勝寒」
東坡想乘風離開俗世,但突然又諗:
哇,廣寒宮咁高咁遠,咁咪好寂寞
李商隱詩云:
「碧海青天夜夜心」
東坡咁鍾意熱鬧,緊係唔肯啦
而且呢個世界仲有佢掛住嘅人,例如子由
呢一種內心嘅矛盾衝突,化作抑揚頓挫嘅句子
「起舞弄清影」
其實係中秋起舞,與友共歡大醉
未嘗唔係人世間嘅仙境
因此第三問,「何似在人間?」
隨即轉為東坡嘅反問,自答上面嘅矛盾
東坡知道桃花源本在心靈,人間自有仙境所無嘅溫情歡樂
同埋仙境邊有子由呢位好兄弟
既然係咁,又點需要乘風歸去呢?
轉朱閣,低綺戶,照無眠。不應有恨,何事長向別時圓? 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,此事古難全。 但願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。
下半片著筆抒發「懷子由」嘅心情
歡宴既散,明月流轉,西斜低照
照出了東坡一夜無眠
照出了詞人的思念之情
歡樂之後總是最寂寞,最易發出悲情
但東坡卻並不如此
第四問,「何事長向別時圓? 」
東坡係答緊自己嘅寂寞,點解我要強求圓滿呢?
天行有常,自然變化,自有圓,自有缺
既然無法自主,在聚時盡歡,在散時知足,已經夠啦
「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,此事古難全」
東坡由情入理,理中顯情
人嘅悲歡離合,正如大自然嘅變化一樣
人不過都係自然之一,有圓有缺
咁樣睇,一切唔係都好合情合理咩?
古人對「命」之解脫,講順、達、安
都係知道生命有不能自主嘅限制
唯有好好咁接受呢種現實,好好咁活在當下
「但願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」
《易經》最後兩封:
六十三卦既濟
六十四卦未濟
圓缺循環不休,吉凶禍福相生
呢一種古人普遍對人世宇宙嘅觀念
東坡由四問表達情理交至嘅完美呈現
情深而見理,見理而豁達
所以其情不流於自傷而能發之成願
呢一種祝福祈求,成為千百年來至今
一代又一代流離失所,遠在異鄉嘅人之願望
千里係無法改變嘅事實
但我地仍然可以長久安穩地睇住同一個月亮
咁樣,唔係已經足夠啦咩?
高質討論:
#422
少少個人意見。
〈水調歌頭〉最後一句「千里共嬋娟」,來自謝莊〈月賦〉:「隔千里兮共明月」,呢點唔少學者、注本都提過,例如夏承燾。不過佢點樣化用,就無咩人點講。
〈月賦〉:
美人邁兮音塵缺,
隔千里兮共明月。
臨風嘆兮將焉歇,
川路長兮不可越。
…
月既末兮露欲晞,
歲方晏兮無與歸。
佳期可以還,
微霜沾人衣。
先解釋點解佢唔係獨創。
「千里共嬋娟」,嬋娟即嫦娥,呢度代指明月。
咁其實成句不過係「千里共明月」,自然係由「隔千里兮共明月」而嚟。
但點解人人都只係記得呢句,唔記得謝莊句嘢呢?
原因在於蘇軾係截取其意,而非引申、補充。
有時候化用前人詩句好,唔一定係「補充」、「濃縮」,「截取」都好。
細味〈月賦〉,畢竟講嘅係無奈、講嘅係世情,直譯如下:
美人遙遠啊音訊全缺
隔著千里啊共看明月
隨風只能嘆其將停歇
川路長得不可能穿越
先講共明月,後講不可越,重在不可越、難越,重在「止」。
但當然,後四句講嘅係「規勸」,意指珍惜當下。
蘇軾則先講「不可越」,後講「共明月」,意思無補充過
—甚至唔夠〈月賦〉豐富。
但成首詞就活起上嚟。原因係呢首詞係述人情、兄弟之情,唔係規勸。
所以又寫咗前後赤壁賦,算係和〈月賦〉餘音之嬝嬝,所以一定要並讀。
當然,將七字濃縮成五字,某程度上都係更進一步。
如果將呢部分改改:
月既末兮露欲晞,
歲方晏兮無與歸。
臨風嘆兮將焉歇,
川路長兮不可越。
美人邁兮音塵缺,
隔千里兮共明月。
#424
〈水調歌頭〉最後一句「千里共嬋娟」,來自謝莊〈月賦〉:「隔千里兮共明月」,呢點唔少學者、注本都提過,例如夏承燾。不過佢點樣化用,就無咩人點講。
〈月賦〉:
美人邁兮音塵缺,
隔千里兮共明月。
臨風嘆兮將焉歇,
川路長兮不可越。
…
月既末兮露欲晞,
歲方晏兮無與歸。
佳期可以還,
微霜沾人衣。
先解釋點解佢唔係獨創。
「千里共嬋娟」,嬋娟即嫦娥,呢度代指明月。
咁其實成句不過係「千里共明月」,自然係由「隔千里兮共明月」而嚟。
但點解人人都只係記得呢句,唔記得謝莊句嘢呢?
原因在於蘇軾係截取其意,而非引申、補充。
有時候化用前人詩句好,唔一定係「補充」、「濃縮」,「截取」都好。
細味〈月賦〉,畢竟講嘅係無奈、講嘅係世情,直譯如下:
美人遙遠啊音訊全缺
隔著千里啊共看明月
隨風只能嘆其將停歇
川路長得不可能穿越
先講共明月,後講不可越,重在不可越、難越,重在「止」。
但當然,後四句講嘅係「規勸」,意指珍惜當下。
蘇軾則先講「不可越」,後講「共明月」,意思無補充過
—甚至唔夠〈月賦〉豐富。
但成首詞就活起上嚟。原因係呢首詞係述人情、兄弟之情,唔係規勸。
所以又寫咗前後赤壁賦,算係和〈月賦〉餘音之嬝嬝,所以一定要並讀。
當然,將七字濃縮成五字,某程度上都係更進一步。
如果將呢部分改改:
月既末兮露欲晞,
歲方晏兮無與歸。
臨風嘆兮將焉歇,
川路長兮不可越。
美人邁兮音塵缺,
隔千里兮共明月。
#424
又要多謝聲滿巴打高質補充,放埋係個Blog到先
我好同意巴打講嘅化用,其實古典嘢充滿引用、化用,同今時今日成日講版權唔同,根本兩個世界,無話咩抄唔抄,仲成日有今人偽托古人個名出書
不過始終東坡嘅化用都係一句,加埋成首詞嘅境界,串連起黎嘅章法頓挫,好能夠契合佢嘅思考同感情
有好多經典作品,都有化用前人,往往都比前人更出名,我諗都好正常,有句未必有篇,大文學家取之而用,另成一番風景
#4232 日前
我好同意巴打講嘅化用,其實古典嘢充滿引用、化用,同今時今日成日講版權唔同,根本兩個世界,無話咩抄唔抄,仲成日有今人偽托古人個名出書
不過始終東坡嘅化用都係一句,加埋成首詞嘅境界,串連起黎嘅章法頓挫,好能夠契合佢嘅思考同感情
有好多經典作品,都有化用前人,往往都比前人更出名,我諗都好正常,有句未必有篇,大文學家取之而用,另成一番風景
#4232 日前
至於點解世人記得〈水調歌頭〉唔記得〈月賦〉,因為〈月賦〉產自六朝。
#425
呢樣其一。
另外重要係東坡寫得好具體,由個人至眾生,將呢個中國「團圓」嘅精神/希望好充分咁表達出黎。特別係講到兄弟—家庭之情,正係中國人傳統最重視嘅嘢,而又偏偏成日因為戰亂、流離,根本做唔到。東坡呢到正提供一個比較好嘅態度,點樣面對呢個缺憾。
另外重要係東坡寫得好具體,由個人至眾生,將呢個中國「團圓」嘅精神/希望好充分咁表達出黎。特別係講到兄弟—家庭之情,正係中國人傳統最重視嘅嘢,而又偏偏成日因為戰亂、流離,根本做唔到。東坡呢到正提供一個比較好嘅態度,點樣面對呢個缺憾。
#426
講到詠月呢個大主題,緊係唔少得:
張九齡〈望月懷遠〉
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時。
情人怨遙夜,竟夕起相思。
滅燭憐光滿,披衣覺露滋。
不堪盈手贈,還寢夢佳期。
張若虛〈春江花月夜〉
春江潮水連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。
灩灩隨波千萬里,何處春江無月明。
江流宛轉繞芳甸,月照花林皆似霰。
空裡流霜不覺飛,汀上白沙看不見。
江天一色無纖塵,皎皎空中孤月輪。
江畔何人初見月,江月何年初照人。
人生代代無窮已,江月年年只相似。
不知江月待何人,但見長江送流水。
白雲一片去悠悠,青楓浦上不勝愁。
誰家今夜扁舟子,何處相思明月樓。
可憐樓上月徘徊,應照離人妝鏡台。
玉戶簾中卷不去,擣衣砧上拂還來。
此時相望不相聞,願逐月華流照君。
鴻雁長飛光不度,魚龍潛躍水成文。
昨夜閒潭夢落花,可憐春半不還家。
江水流春去欲盡,江潭落月復西斜。
斜月沉沉藏海霧,碣石瀟湘無限路。
不知乘月幾人歸,落月搖情滿江樹。
都係詠月嘅神作,月亮係中國詩人嘅集體想像,一個重要嘅主題。因為月亮往往比太陽吸引
張九齡〈望月懷遠〉
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時。
情人怨遙夜,竟夕起相思。
滅燭憐光滿,披衣覺露滋。
不堪盈手贈,還寢夢佳期。
張若虛〈春江花月夜〉
春江潮水連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。
灩灩隨波千萬里,何處春江無月明。
江流宛轉繞芳甸,月照花林皆似霰。
空裡流霜不覺飛,汀上白沙看不見。
江天一色無纖塵,皎皎空中孤月輪。
江畔何人初見月,江月何年初照人。
人生代代無窮已,江月年年只相似。
不知江月待何人,但見長江送流水。
白雲一片去悠悠,青楓浦上不勝愁。
誰家今夜扁舟子,何處相思明月樓。
可憐樓上月徘徊,應照離人妝鏡台。
玉戶簾中卷不去,擣衣砧上拂還來。
此時相望不相聞,願逐月華流照君。
鴻雁長飛光不度,魚龍潛躍水成文。
昨夜閒潭夢落花,可憐春半不還家。
江水流春去欲盡,江潭落月復西斜。
斜月沉沉藏海霧,碣石瀟湘無限路。
不知乘月幾人歸,落月搖情滿江樹。
都係詠月嘅神作,月亮係中國詩人嘅集體想像,一個重要嘅主題。因為月亮往往比太陽吸引
#429
〈春江花月夜〉可以同〈把酒問月〉並讀。
留意:
江畔何人初見月,江月何年初照人。
人生代代無窮已,江月年年只相似。
同〈把酒問月〉之句:
今人不見古時月,今月曾經照古人。
古人今人若流水,共看明月皆如此。
如果識追源,又何嘗唔係離騷嘅:
日月忽其不淹兮,春與秋其代序。
惟草木之零落兮,恐美人之遲暮。
又或是詩經陳風日出,又或是邶風日月。
然後再睇〈贈白馬王彪〉同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〉。
讀〈水調歌頭〉,處處有熟人,同時要同前後赤壁賦並讀。
然後引首王景仁嘅詩,雖然我覺得寫得差:
明月幾時有,人間何事無。傾城顧形影,壯士撫頭顱。
方寸誰堪比,深宵我共孤。感君行樂處,分照及蓬廬。
留意:
江畔何人初見月,江月何年初照人。
人生代代無窮已,江月年年只相似。
同〈把酒問月〉之句:
今人不見古時月,今月曾經照古人。
古人今人若流水,共看明月皆如此。
如果識追源,又何嘗唔係離騷嘅:
日月忽其不淹兮,春與秋其代序。
惟草木之零落兮,恐美人之遲暮。
又或是詩經陳風日出,又或是邶風日月。
然後再睇〈贈白馬王彪〉同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〉。
讀〈水調歌頭〉,處處有熟人,同時要同前後赤壁賦並讀。
然後引首王景仁嘅詩,雖然我覺得寫得差:
明月幾時有,人間何事無。傾城顧形影,壯士撫頭顱。
方寸誰堪比,深宵我共孤。感君行樂處,分照及蓬廬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