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May 28, 2017

[古典文學入門(三)ep.17]方外之交,離別超曠之詞 細讀東坡甘聲八州(寄參寥子)

突兀雪山,卷地而來,真似泉塘江上看潮時,添得此老心中十萬甲兵,是何氣象何雄且杰!妙在無一字豪宕,無一語險怪,又出以閑逸感喟之情,所謂骨重神寒,不食人間煙火氣者。詞境至此,觀止矣!
—— 鄭文焯《手批東坡樂府》評讚

東坡 甘聲八州(寄參寥子)

有情風萬里捲潮來,無情送潮歸。問錢塘江上,西興浦口,幾度斜暉?不用思量今古,俯仰昔人非!誰似東坡老,白首忘機?

記得西湖西畔,正春山好處,空翠煙霏。算詩人相得,如我與君稀。約他年東還海道,願謝公雅志莫相違。西州路,不應回首,為我沾衣。


咩叫做方外之交呢?  
本來係指言行超脫於世俗禮教之外嘅人
後黎就係僧道嘅代名詞
東坡識好多方外之交,尤其同參寥子交好
有一日佢地要離別,東坡因此寫下呢首絕妙好詞 
絕妙在於:不見悲傷,知情超曠


有情風萬里捲潮來,無情送潮歸。問錢塘江上,西興浦口,幾度斜暉?不用思量今古,俯仰昔人非!誰似東坡老,白首忘機?


首句之妙,在於勸參寥子嘅機智
呢種對「情」嘅思辨,貫穿全詞
東坡借大自然之景象變化,附以「情」之詮釋
睇落幾合理,其實反點出情係人嘅主觀
一如花開花落、草青草枯
以至人嘅相聚離散,莫不合乎自然
潮來潮去嘅比喻,正係說明相聚有時而盡
緣起緣滅,反而係到同參寥子講:
唔好因為咁而傷心,一切都係順其自然咋! 

「問錢塘江上,西興浦口,幾度斜暉?」
呢到嘅「問」,既點出空間,亦講時間變化
錢塘江、西興浦口,都係東坡同參寥子共遊嘅景地
佢地兩個曾經度過無數次日出日落 
但東坡超越兩人嘅經驗,係到反問:
我地兩個共遊之前之後,錢塘江、西興浦口
唔係依然會繼續受陽光嘅洗禮咩? 
人世間嘅自然變化,聚散離合,好正常啫

「不用思量今古,俯仰昔人非!」
東坡自答自解:人類面對時間嘅無情,空間嘅限制
好快咩都會物是人非,又有邊個可以解決呢? 
呢到東坡不作濫情感傷之語,轉入更深刻嘅哲理
既然早知如此,何必執著呢

「誰似東坡老,白首忘機?」
「誰似」二字,似乎係同參廖子講:
你會唔會好似我咁忘掉情嘅好惡?
忘機,即無巧詐之心
忘掉彼此嘅猜忌,見出雙方嘅真性情
方外之交,要係面對離別時
超越悲歡,達至超曠,方不失其道呀 


記得西湖西畔,正春山好處,空翠煙霏。算詩人相得,如我與君稀。約他年東還海道,願謝公雅志莫相違。西州路,不應回首,為我沾衣。


下半片回憶西湖西畔嘅美景,相聚嘅愉悅
空翠煙霏,乃指空曠山林,青翠欲滴,飽滿潤澤
化用王維《山中》二句
「山路原無雨,空翠濕人衣。」
春山空翠,煙霏迷離,隱約見出禪意
由白首忘機,到詩人相得,再至「稀」
係到講緊,好似我地咁有真性情
又可以超脫情困嘅人,真係好少呀! 

「約他年東還海道,願謝公雅志莫相違」
典故嘅呈現,拉出歷史嘅縱深 
呢邊引用謝安呢位人,佢年輕時已有名望,隱居東山
到四十幾歲先出仕,一直都記住東山
只等四海昇平,就要返去
可惜謝安最後病危回都,路經西州路,返唔到去啦
佢外甥羊曇,從此不走西州路
「一日,醉過其間,憶起謝安,為之淚下」

「雅志」,當然係東坡自言退隱之志
「西州路」,反用典故,自言唔會似謝安咁
故此參廖子都唔需要好似羊曇咁悲傷流淚 
「不應回首,為我沾衣」,盡見東坡對參廖子嘅勸慰
承接全詞嘅機智,貫以真情,以求超越離別嘅悲哀

但係我地又可以諗:如果真係無情
如果真係可以完全超越到,咁仲點會寫詞相勸呢? 
正因有情,方有此勸
始能令人讀之感嘆
有情無情,孰好孰壞,端看一心把持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