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March 13, 2017

[現代藝術入門(一)ep.6] 詳談食薯者技法與脈絡



講左咁多素描,係時候講下佢嘅油畫啦
梵谷係1982先開始畫油畫嘅,一開始都有練習下畫石膏像個類
但係以半路出家畫畫嘅佢,跟本畫唔好石膏像
加上佢無辦法去關心無生命嘅石膏像
佢要嘅係真實
係有感覺有思想嘅對像。
所以佢呢段時間佢畫左好多農地嘅風景、農民、工作嘅情況等



以上呢幾幅係佢啱啱開始畫油畫個時其中一啲作品
可以睇到佢係唔畫細節,落筆豪邁,感覺為重


睇到佢同畫素描個時一樣,好鍾意用黑線圍邊
呢到講一下我地畫畫嘅習慣,好多時我地學畫都唔主張用黑線去圍住要畫嘅一件野
因為現實無一樣野係有條線圍住,通常係想強調想表達嘅主體先咁用
但梵谷好鍾意用
佢成日都圍住所有主體,細節部分都直接用黑線表達,呢一點係影響到佢後期風格嘅一大重點


而佢為左食薯者呢幅畫都做左好多練習同準備






你會見到畫中嘅人物係佢手中已經綀習過無數次
而你仔細睇可以睇到梵谷係技法上嘅脈絡


佢地面部色塊嘅畫法、農民嘅神態、用色都比較樸實
好有個種農民嘅氛圍,唔洗特意講你知佢係邊個佢背景係咩
因為係佢用色、筆觸、構圖已經表達哂
呢個就係長時間同勞動者相處生活觀察而得出嘅一種經驗
係書信上,有指出過梵谷為左食薯者呢幅畫
用左成個冬季淨係練畫手部

而今次要講嘅係之前提過嘅”食薯者”
食薯者係梵谷長時間觀察勞動者所得嘅一個總結
佢係同細佬書信當中曾經講過呢幅畫係佢得意之作,
而且仲講出佢想表達嘅係咩

「我想傳達的觀點是,借着一個油燈的光線,吃馬鈴薯的人用他們同一雙在土地上工作的手從盤子裡抓起馬鈴薯- 他們誠實地自食其力」

係呢句句子入面其實包含住好多層脈絡
你地可以諗返之前講過嘅脈絡去再睇呢幅畫


先睇下成品前嘅草圖同練習
你會見到係一步步咁向前


先從第一張概念草圖定左農民坐埋一齊食薯仔,氣氛暗沉,用一盞燈,一隻碟去做連結




之後第二張見到上左色,主調深沉,加上光影,傢俬構圖佈置



再到第三張比較完成,再加入一個人,
人與人之間嘅角色關係構圖建立,而關係帶動觀者視點移動
光影佈置更完整,傢俬加上有宗教意味嘅掛畫


你咁樣去睇就更清楚呢幅畫嘅重點同Van Gogh想你睇咩,佢想帶出啲咩意思


最後就係成品



先從技法上睇,作品主體嘅筆觸粗糙,短促,強硬,
特別係受光面嘅表現同外形嘅勾勒
高光位嘅表達方法更係強硬霸道
溫和漸變意圖唔強,經常會見到色塊明度對比強烈嘅情況,會令你嘅視線停留
呢個係梵谷常用嘅技巧


就好似畫中人嘅面部同手部
用呢種畫法表現得特別強硬,有力
刻意令你去觀察乾瘦且佈滿皺紋嘅農民,
感受佢地嘅辛勞,生活當中嘅簡樸踏實

受光面: 畫面受光嘅部分
高光位:受光剖分入最光嘅位置
明度:色調明暗程度,白色名度最高,黑色最低



整體深沉,墨綠泥綠,灰樸主調,背景用色稀薄淺淡,襯托前景嘅主體形象
利用光影嘅明暗去特別強調農民嘅面同手部,
呢間暗沉嘅房間,特別能夠帶出個種窮困嘅生活感,用大量大地嘅顏色(土黃泥綠)去營造農民生活嘅真實情況。



農民係呢個壓抑嘅生活之下,梵谷見到嘅唔係絕望,而係對生命有真實感嘅一種感情,環境壓抑、人之間嘅溫暖
農民之間係實實在在咁生存,食自己種嘅薯仔、飲黑咖啡,日復日。
梵谷唔單只同米勒一樣咁對勞動者保持敬意;讚頌工人階級
佢仲以一個宗教角度去睇呢班辛勞苦悶嘅人,以救贖苦難嘅心去對待。

靜觀生命之間嘅關係。

1 comment:

  1. 很可惜梵谷咁認真自豪畫嘅呢幅畫
    完全不受當時的藝術界所接受
    被抨擊太黑暗線條太粗糙
    不過之後都推使佢去巴黎深造
    再創造更多新畫風

    ReplyDele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