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March 26, 2017

[古代思想入門(一)ep.11]新儒家之外,荀子價值根源之所在——解蔽篇(二)

我地講過,荀子之所以備受冷落 
主要有兩個原因:
1.荀子生平及其歷史角色
2.新儒家對荀子之批評

第一個問題,真係見仁見智
要睇返大家點樣評價 
第二個問題,即係荀子理論中
凡人點樣可以有動力學習「禮」
點樣有動力可以「化性起偽」
「價值根源」何在嘅問題? 

中國古代思想入面
我地成日會發現「價值根源」主要有三種 
1.內在根源,如孟子談「性善」
2.上訴於天,如墨家講「天志」
3.外助權威,如韓非說「尊君」

我地之前讀過荀子嘅天論篇
了解荀子之「天」為一自然天
「天行有常,不為堯存,不為桀亡。」
因此,荀子「天」並唔係佢嘅「價值根源」 

而更早一步,我地談過性惡篇
「凡性者,天之就也,不可學,不可事。」
荀子之「性」,係人性本能 
並非自由意志,有意識嘅「價值根源」


荀子 解蔽篇第二十一
人何以知道?曰:心。心何以知?曰:虛壹而靜。心未嘗不臧也,然而有所謂虛;心未嘗不兩也,然而有所謂壹;心未嘗不動也,然而有所謂靜。……心臥則夢,偷則自行,使之則謀;故心未嘗不動也;然而有所謂靜;不以夢劇亂知謂之靜。未得道而求道者,謂之虛壹而靜。作之:則將須道者之虛則人,將事道者之壹則盡,盡將思道者靜則察。知道察,知道行,體道者也。虛壹而靜,謂之大清明。


新儒家對荀子批評即在於:
荀子既然話「塗之人可以爲禹」
人人都可以係聖人
但又無回答點解有呢種動力去「化性起偽」 

荀學專家同思想史主流講法分歧即在此
就係點樣解釋荀子思想入面「心」嘅概念
我地以下先跟往新儒家思想史主流講話去解讀
之後再講返荀學專家如何回應 

荀子因為要尋找「價值根源」
內不在性,外不在天,於是唯有講「心」
「心何以知?曰:虛壹而靜。」
心嘅功用只要係接受,而無法創造
所以,道理係心之外
「價值根源」亦係心之外 


故人心譬如槃水,正錯而勿動,則湛濁在下,而清明在上,則足以見鬒眉而察理矣。微風過之,湛濁動乎下,清明亂於上,則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。

呢到係好出名嘅「槃水之喻」
勞思光指出,人嘅心可以「知」道理
就好似水可以照出物件咁樣 
因此水「清明」可以照物,心「清明」可以見理
而物不在水中,理也不在心中
最後結論係:「此心不活動,只存有」
唔係一個有自由意志嘅道德主體
荀子理論嘅「價值根源」變成依賴國君嘅權力
成為一個權威主義,所以先會教出法家嘅學生 

簡單黎講,主流講法荀子嘅「心」係咁:
1.只係單純嘅認知功能
2,受而不生,只係有呢種功能,唔係自主去做
3.結果係「成德歷程,可堪憂慮」 
正因為咁,可以解釋返成個中國思想史發展點解以孔孟為正宗

心者,形之君也,而神明之主也,出令而無所受令。自禁也,自使也,自奪也,自取也,自行也,自止也。故口可劫而使墨云,形可劫而使詘申,心不可劫而使易意,是之則受,非之則辭。

當代荀學專家係非常唔認同呢種講法嘅 
佢地話荀子嘅「心」應該有兩種含意:
1.有「積思慮」嘅能力,先可以做到聖人
2.有自由意思,可以做道德判斷、主宰

「心者,形之君也,而神明之主也,出令而無所受令。」
「心」唔單止係「形之君」,係駕馭形軀嘅行為
同時都係「神明之主」,係精神與意志嘅主宰
呢一段原文好能夠彰顯「心」做為人嘅自由意志 

「心」既可以「自禁也,自使也,自奪也,自取也,自行也,自止也」
就算身體嘅行為受外在環境影響而無法自主
但「心」不會受外在所劫持而改變,有自主判斷嘅能力 
「是之則受,非之則辭」
係正確嘅先會接受,錯嘅就會拒絕 


人何以知道?曰:心。心何以知?曰:虛壹而靜。心未嘗不臧也,然而有所謂虛;心未嘗不兩也,然而有所謂壹;心未嘗不動也,然而有所謂靜。……心臥則夢,偷則自行,使之則謀;故心未嘗不動也;然而有所謂靜;不以夢劇亂知謂之靜。未得道而求道者,謂之虛壹而靜。作之:則將須道者之虛則人,將事道者之壹則盡,盡將思道者靜則察。知道察,知道行,體道者也。虛壹而靜,謂之大清明。

荀子指出「心」經過「虛壹而靜」嘅修行過程
最後係可以去到「大清明」嘅最高境界 
呢邊「虛」係不執著於既有嘅成見,先可以解蔽
即係話唔好見於「一曲」嘅片面而睇到「壹」嘅整體
所謂「靜」,荀子用「不以夢劇亂知」去解釋
即係話唔好比想像嘅幻象影響,搞到自己無左理智
唯有咁有,先可以令「心」回歸平靜 

以上種種嘅行為,都唔係主流話:
「只存有,不活動」嘅「心」可以做到嘅行為
我地唔可以只係為左滿足思想史一套完整嘅詮釋 
而否認荀子嘅「心」係有自由意志
更唔可以因為咁,而將荀子嘅「價值根源」推去權威主義
荀子之解蔽,正正比左我地望見真相嘅機會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