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August 28, 2017

[古典文學入門(四)ep.12]文學家與理學家,竟成莫逆之交 讀辛稼軒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之七、九,感皇恩(讀莊子聞朱晦庵即世)

棄疾嘗同朱熹遊武夷山,賦《九曲櫂歌》,熹書「克己復禮」、「夙興夜寐」,題其二齋室。熹歿,偽學禁方嚴,門生故舊至無送葬者,棄疾為文往哭之曰:「所不朽者,垂萬世名。孰謂公死,凜凜猶生!」
——《宋史·辛棄疾傳》


係中國歷史,文學家同理學家成日不和 
最顯著嘅例子,係蘇東坡同程伊川
東坡詩詞文畫皆精,才高八斗
程伊川講儒家思想,講求禮節
程覺得東坡玩弄筆墨
東坡覺得程呆板保守
就好似兩種性格不合嘅人相處
兩邊都無做錯事,只係睇唔順眼咁 

辛稼軒同朱熹成為好朋友,真係有趣
朱熹係中國思想史佔有極重要地位嘅理學家
錢穆《朱子新學案》:
在中國歷史上,前古有孔子,近古有朱子,此兩人皆在中國學術思想史及中國文化史上,發出莫大聲光,留下莫大影響。瞻觀全史,恐無第三人可與倫比。
朱熹思想固有獨到見解
更重要係佢制定邊四本係「四書」
論語、孟子、中庸、大學
每位要考科舉嘅學生都要熟讀「四書」
直至今日大學中文系依然必修 

追溯辛稼軒與朱熹相交
係稼軒做江西安撫使力救人民於旱災
提出「劫禾者斬,閉糶著配」
即係搶糧者死,囤積者必須以公價售出
結果比人彈劾:「用錢如泥沙,殺人如草芥」
罷官之後正式開始隱居生活 


朱熹一直好支持稼軒嘅做法 
知道稼軒比人罷官,仲同弟子講:
辛幼安是個人才,豈有使不得之理!
經綸事業,有股肱王室之心;遊戲文章,亦膾炙士林之口。

稼軒隱居十年,再做返官
朱熹贈言:
臨民以寬,待士以禮,馭吏以嚴
稼軒自此為官剛柔並重,恩威並施
朝野之人仲讚佢厚道: 
比居外台,讞議從厚,閩人戶知之

朱熹大稼軒十年,係佢嘅知音
最重要緊係佢地都係主戰派
真係估唔到朱熹會講: 
非戰無以復仇,非守無以制勝,是皆天理之自然。
係南宋主和派當道嘅政壇
佢地兩個真係同是天涯淪落人

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之七
巨石亭亭缺囓多,懸知千古也消磨。
人間正覓擎天柱,無奈風吹雨打何。


兩人曾經同游武夷,泛舟九曲
江山如畫,緊係詩興大發啦
朱熹連寫《九曲棹歌》十首
稼軒都不甘示弱
寫返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 

稼軒眼中嘅朱熹,就好似「擎天柱」 
家國嘅巨石已經好多缺口
但「擎天柱」都係好難抵受風吹雨打
一再反映,佢地係幾與世不容


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之九
山中有客帝王師,日日吟詩坐釣磯。
費盡煙霞供不足,幾時西伯載將歸?


帝王師不受重用
唯有日日「吟詩坐釣磯」
幾時先有周文王黎賞識姜子牙呢?
答案係無嘅…… 

朱熹死前死後,極是悲涼
熹歿,偽學禁方嚴,門生故舊至無送葬者,棄疾為文往哭之曰:「所不朽者,垂萬世名。孰謂公死,凜凜猶生!」
朱熹彈劾韓侂胄失敗,被罷免
韓侂胄當政,斥朱熹為「偽學」
同支持朱熹嘅人列作「偽學逆黨」 
著作禁毀,有關係人等不准為官、參加科考
史稱「慶元黨禁」

朱熹七十一歲,「正坐整衣冠,就枕而逝」
門生故舊都唔敢去送葬 
出名嘅人只係得辛稼軒送佢最後一程
哭叫:
你嘅名聲將會千古不衰
死亡並唔能夠阻擋你思想嘅偉大!


稼軒 感皇恩(讀莊子聞朱晦庵即世)

案上數編書,非莊即老。會說忘言始知道;萬言千句,不自能忘堪笑。今朝梅雨霽,青天好。

一壑一丘,輕衫短帽。白髮多時故人少。子雲何在,應有玄經遺草。江河流日夜,何時了。


梅雨霽:朱熹之書霽

詞題:讀莊子聞朱晦庵即世
即係讀緊莊子果陣
突然聽到好友朱熹逝世
即場要寫返首詞,抒發悲情 

上半片先寫讀莊老之感
書枱上幾本書,都係莊子、老子
要理解道家思想,要了解其意
就唔好執著於表面外在嘅語言 
莊子曰:
蹄者所以在兔,得兔而忘蹄。言者所以在意,得意而忘言
既得其意,外在形式又何足掛齒

「萬言千句,不自能忘堪笑」
莊子嘅生死觀,係一氣化之
莊子妻死,惠子弔之,莊子則方箕距鼓盆而歌
個個都好奇怪莊子死老婆點解咁開心
莊子就答:
雜乎芒芴之間,變而有氣,氣變而有形,形變而有生,今又變而之死,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
人本身就係大自然萬物之一
一氣化之,然後氣散又回歸自然
好似四季變化咁,又有咩驚奇呢? 

呢到稼軒係到講緊:
唉,可笑呀
我係到誦讀莊老之書
但聽到你嘅離去
哀傷依然都係不能自制 

「今朝梅雨霽,青天好」
由老莊學說,回到朱熹嘅儒學
稼軒嘅生命情懷,始終係著重家國政治
暗示對朱熹提出理學嘅歌頌
儒家嘅用世之思,先係最適合佢 


一壑一丘,輕衫短帽。白髮多時故人少。子雲何在,應有玄經遺草。江河流日夜,何時了。

子雲:楊雄,漢代文人,著有《太玄經》

下半片悼念朱熹
稼軒隱居於山水田園之間
輕衫短帽,過得好輕鬆
但係人到老年,必然面對生死大事 

「白髮多時故人少」
死亡係一步一步貼近
當白髮愈黎愈多
當故人嘅訃文紛至沓來
扣連朱熹之死
稼軒於人生之悲涼感全出矣 

再以楊雄比喻朱熹
再偉大嘅思想家都必有一死
但係唔緊要呀!
因為偉大嘅思想係唔會消失 
「所不朽者,垂萬世名。孰謂公死,凜凜猶生!」

「江河流日夜,何時了。」
一如稼軒之言
朱熹死後,其思想依然如河流不絕
傳遞予無數中國士人
即使到今日,影響仍未終結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