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篇我地講解左三點:
1.「化性起偽」之學習目的
2.選擇恰當學習環境/工具
3.專一累積的學習態度
以上係荀子學習嘅方法論,可以話係比較表層嘅
而勸學篇入面,有兩點係更加重要:
1.我地應該要向咩人學習?
換言之,荀子眼中咩嘢先係最重要?
2.學習嘅最高境界係點樣?
即係我地應該有咩終極嘅目標?
相信大家睇到呢邊,都會諗起之前讀過嘅概念
無錯,我必須係到再強調一次
勸學篇放係「開卷」第一篇嘅位置
並唔係偶然嘅,而係勸學篇連繫左各篇嘅概念
例如:
人類>知仁義法正之資,行仁義法正之具>起偽(心)>虛壹而靜>聖人之創造禮義法度>治天下
荀子 勸學篇第一
學惡乎始?惡乎終?曰:其數則始乎誦經,終乎讀禮;其義則始乎為士,終乎為聖人。真積力久則入。學至乎沒而後止也。故學數有終,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。為之人也,舍之禽獸也。故書者、政事之紀也;詩者、中聲之所止也;禮者、法之大分,類之綱紀也。故學至乎禮而止矣。夫是之謂道德之極。禮之敬文也,樂之中和也,詩書之博也,春秋之微也,在天地之間者畢矣。
數:科目
荀子第一句就問:
學習要係點開始,又點樣去到結束?
「其數則始乎誦經,終乎讀禮」
係荀子觀念入面,人一開始要讀「經書」,最後係要讀「禮書」嘅
「其義則始乎為士,終乎為聖人」
以做為一個士人,中國知識分子為始
最後當然希望達到聖人嘅境界啦
同埋呢邊荀子再強調:
「為之人也,舍之禽獸也」
做,你就係人;唔做,你就係獸
「故書者、政事之紀也;詩者、中聲之所止也;禮者、法之大分,類之綱紀也」
呢到荀子為學嘅順序,先學《尚書》政事嘅實際嘢
但點解要學詩呢?點解要睇《詩經》?
因為中國古代社會詩係交流嘅工具
可以令到人際之間和諧美滿
所以每一個士人都識寫詩,中國古代係一個詩文化嘅世界
最後就要學《禮經》,因為係所有行為嘅典範
一切人類文化行為嘅最高標準
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,隆禮次之。上不能好其人,下不能隆禮,安特將學雜識志,順詩書而已耳。則末世窮年,不免為陋儒而已。將原先王,本仁義,則禮正其經緯蹊徑也。若挈裘領,詘五指而頓之,順者不可勝數也。不道禮憲,以詩書為之,譬之猶以指測河也,以戈舂黍也,以錐餐壺也,不可以得之矣。故隆禮,雖未明,法士也;不隆禮,雖察辯,散儒也。
荀子強調:學習係最好嘅方法
就係搵到一個好好嘅老師
就連「隆禮」都比唔上有個好老師
如果「上不能好其人,下不能隆禮」
即係讀得通詩、書,只不過係一個簡陋嘅儒者咋
「將原先王,本仁義,則禮正其經緯蹊徑也」
呢到好得意,因為好多人覺得荀子只係「法後王」
但其實荀子亦都有提「法先王」,即係向前人聖賢學習
唯有將先王聖賢當做老師,咁嘅心態學禮先係正軌
「故隆禮,雖未明,法士也;不隆禮,雖察辯,散儒也」
心態正確,但對於禮仲未係好明,都算係一個士人
但如果唔尊敬禮法,就算幾聰明,只係一位思想渙散嘅儒生
百發失一,不足謂善射;千里蹞步不至,不足謂善御;倫類不通,仁義不一,不足謂善學。學也者,固學一之也。一出焉,一入焉,涂巷之人也;其善者少,不善者多,桀紂盜跖也;全之盡之,然後學者也。
總結上面所講,荀子嘅學習對象:
1.聖賢:先王、好嘅老師
2.經典:《禮》、《樂》、《詩》、《書》、《春秋》
咁咩叫做「善學者」呢?
「百發失一,不足謂善射;千里蹞步不至,不足謂善御」
射一百支箭,但有一支唔中,唔叫做善射
行左千里,但仲有幾步未行,唔叫做善御
「倫類不通,仁義不一,不足謂善學」
如果對倫理規範不能貫通,唔可以一心一意咁行仁義
呢種人唔可以叫做「善學」
呢邊係荀子思想一套整全嘅思維
因為好似倫理、政治、社會呢種思想
如果達唔到佢嘅目的,無一種實際成果出黎
根本就唔可以令人信服,正因為咁荀子批評孟子
「全之盡之,然後學者也」
全面理解,盡數實行,就係一個「善學者」
等我地用荀子呢種為學方法,正式進入佢嘅政治思想啦!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