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竹林七賢的故事,就能看見中國在千年漫長的文化中鮮少出現的孤獨者的表情,他們生命裏的孤獨表現在行為上,不一定著書立說,也不一定會做大官,他們以個人的孤獨標舉對群體墮落的對抗。我們現在聽不到阮籍和其他竹林七賢的嘯,可是《世說新語》裏說,當阮籍長嘯時,山鳴谷應,震驚了所有的人,那種發自肺腑、令人熱淚盈眶的吶喊,我相信是非常動人的。
——蔣勳《孤獨六講》
——蔣勳《孤獨六講》
我地話咁快已經睇哂竹林七賢嘅人生故事
我必須係到指出,竹林七賢嘅記載唔止咁少
特別係最出名嘅嵇康、阮籍兩位
佢地都係中國文學、思想史留名嘅一代人傑
嵇康嘅哲理,阮籍嘅詩句,都係另一個重要話題
而我地今次主要係對竹林七賢呢個整體嘅共同特色
同埋佢地七位個別唔同嘅人生態度講解
接近人物歷史傳記嘅講法,以求知人論世
其實名士係歷史人物嘅其中一種類型
仲有好多好多唔同類型,好似道士咁都值得我地留意
類型嘅存在,往往反映咗時代嘅特色
進一步去睇,類型人物係唔同時代都有相似
好似竹林七賢呢種人,今時今日嘅香港就無咩?
《世說新語‧棲逸》:
阮步兵嘯,聞數百步。蘇門山中,忽有真人,樵伐者咸共傳說。阮籍往觀,見其人擁膝巖側,籍登嶺就之,箕踞相對。籍商略終古,上陳黃、農玄寂之道,下考三代盛德之美以問之,仡然不應。復敘有為之教、棲神導氣之術以觀之,彼猶如前,凝矚不轉。籍因對之長嘯,良久,乃笑曰:「可更作。」籍復嘯,意盡,退。還半嶺許,聞上唒然有聲,如數部鼓吹,林谷傳響。顧看,迺向人嘯也。
中國傳統入面有種神奇野叫「嘯」
「嘯」唔係等同我地今時今日嘅大叫
而係比世界男高音仲勁嘅丹田之氣
「嘯」可以震驚群鳥,天地動搖
往往係道家隱士,住係深山先有呢種功夫
聽聞而家都仲有人識,唔知大家信唔信呢?
阮籍都係出名識長嘯嘅人
有日聽聞有個高人係深山,就去見佢
阮籍同佢講咗好多學問,人生嘅見解
點知對方都唔撚理佢,阮籍呢刻要爆了!
阮籍長嘯,對方終於有反應啦
高人笑住講:再黎呀!
「籍復嘯,意盡,退」
阮籍心諗呢位高人都無料到嘅
點知落山落到中間果陣,突然聽到遠方巨聲
「如數部鼓吹,林谷傳響」
原來係高人長嘯,功力深厚過佢十倍!
阮籍長嘯嘅故仔,到底有咩意思呢?
首先,阮籍並唔係一個俗人,佢識長嘯
其次,阮籍始於離唔開俗世,佢只能去參見深山高人
再者,真正遠離俗世嘅高人,長嘯勁過阮籍好多
以上嘅重點,都係扣連返魏晉呢個時代
《世說新語.任誕》:
陳留阮籍,譙國嵇康,河內山濤,三人年皆相比,康年少亞之。預此契者:沛國劉伶,陳留阮咸,河內向秀,琅邪王戎。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,肆意酣暢,故世謂「竹林七賢。」
對竹林七賢黎講,魏晉係一座圍城
阮籍、嵇康佢地都好想離開呢座圍城
亦都曾經出走於竹林之間,史上留名
但竹林始終只係廟堂同山水之間嘅中介
注定係暫時,而非長遠之策
呢種共同出走,離開群眾嘅渴望
正係「越名教而任自然」
唔好再做僵化廟堂倫理嘅奴隸
回歸自然,走向山水
構成「恣情任性」嘅共相
《世說新語.雅量》:
嵇中散臨刑東市,神氣不變。索琴彈之,奏廣陵散。曲終曰:「袁孝尼嘗請學此散,吾靳固不與,廣陵散於今絕矣!」太學生三千人上書,請以為師,不許。文王亦尋悔焉。
「越名教而任自然」出自嵇康嘅《釋私論》:
「夫君子者,心無措乎是非,而行不違乎道者也。夫氣靜神虛者,心不存乎矜尚;體亮心達者,情不繫於所欲。矜尚不存乎心,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;情不繫於所欲,故能審貴賤而通物情。」
君子要做到唔受外界嘅影響
尊從自己嘅本心,不受欲望控制
名利、是非、情欲都係社會賦予構成嘅事物
超越呢種控制,返回原初自然之心
咁樣先可以有逍遙自在嘅人生
陳寅格《陶淵明之思想與清談之關係》:
「故名教者,依魏晉人解釋,以名為教,即以官長君臣之義為教,亦即入世求仕者所宜奉行者也。其主張與崇尚自然即避世不仕者適相違反,此兩者之不同,明白已甚。」
嵇康並非空泛而論,係針對魏晉名教
好明顯係講緊當時廟堂權力嘅黑暗
當在位者係賤人,充斥老屎忽
唔通年輕人仲要繼續做佢地隻狗咩?
「名教」,即係「名分教化」
指維護政權統治嘅「三紀六紀」等級名分
即係反對「禮教」嘅僵化、偽善
當時嘅「名教」係誅殺異己、追名逐利嘅工具
「恣情任性」,即「任憑自己心性嘅自然情感」生活
但我地都知道……
嵇康到最後都係離唔開呢座圍城
反名教而出走,因名教而判刑
三千太學生,每一個都係年輕嘅良心
曲終人散,意味竹林七賢幾位出走者嘅結局
「廣陵散於今絕矣!」
圍城,又何止只係魏晉時代?
《世說新語.傷逝篇》:
「吾昔與嵇叔夜、阮嗣宗共酣飲於此壚,竹林之遊,亦預其末。自嵇生夭、阮公亡以來,便為時所羈紲。今日視此雖近,邈若山河。」
好有趣嘅係,人係歷史動態不斷變化嘅動物
竹林七賢唔係個個都一心出走
當佢地知道出走唔可能,唯有委曲求全
好似向秀、阮咸咁,勉強求存
錢鍾書:
「避世陽狂,即屬機變,跡似任真,心實飾偽,甘遭誹笑,求免疑猜。」
亂世之中扮野,本來係正常嘅
更加唔好講,仲有山濤、王戎咁
樂於做官,頗有成就,名利雙收
原來魏晉呢座圍城唔係個個都想出去
「城內的人想出來,城外的人想進去。」
名利、權力,都比抽象嘅自然更加吸引
想入去嘅人,或者比想出去嘅人多好多
但係堅持係咪真係無價值?
至少歷史嘅評價,嵇康、阮籍受人敬佩
佢地留下嘅風度,自然任性嘅美學
比起其他留係圍城內嘅人都更加動人心弦
亦都因為咁,俗物王戎多年後回首:
「視此雖近,邈若山河」
阮籍看高人,王戎憶嵇康、阮籍
都係對人格嘅敬仰,都係對美嘅追求
竹林七賢,即使為時所羈紲
但竹林之遊仍然長存
後世之人至今仍然念念不忘
只等一杯酒,一聲長嘯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